感觉身体被掏空?你可能也有“烧光症候群”
发布时间:2017-12-21 00:00:00 浏览次数:20892
感觉身体被掏空?你可能也有“烧光症候群”
先分享一段文字。
最近,我受日本医学会总会的邀请,发表了一篇题为《医疗者的心理健康》的论文。我很佩服托我发表这个题目论文的医学会的见识。平常为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卖力工作的医生,也应该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才行。
我想说说其中的一些论点也适用于一般人,那就是所谓的“烧光症候群”。大家拼命地为工作卖力,长久下来,忽然失去了工作意愿,变得有气无力,像个“烧光”的空壳一样。
在医疗场合,由于患者是活生生的人,因此在努力工作“为患者全心付出”时,不知不觉就会忘记自己的极限。但不多久,“烧光症候群”便会急剧发作。
于是,为了不要“烧光 ”,而有了要保留自己的力量,工作时要经常考虑到极限这一想法。这种做法就是有人可以一边令人觉得工作卖力,一边还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兴趣上,并元气十足地享受生活。
工作不要过分,注意节约精力,但依然有人露出疲倦的神色,那么如何防止被“烧光”呢。在这里,我想试着来说说,一边卖力工作,一边还保留部分实力的人。
在这里重要的是,所谓的“疲倦”,并不只是指身体能量,其实和心的能量消耗也有关系。身体的能量只要使用就会消耗,必须靠吃饭和睡觉来补充。只要循环顺利,稍为勉强一点还是可以恢复。
相对的,“心的能量”使用之后也会因消耗而减少,但在某种意义上,有时候也有越用越多的情况。在这里有必要好好认识才行。
例如,护士不怕麻烦,耐心地对待患者时,患者会打心底说“谢谢你的照顾”,这心意传到护士心里时,她会从患者那里获得心的能量。换句话说,当心的能量的循环顺利时,给予和接受适度调整着,那么心的能量就不会减少。有时候,甚至会感觉收到的能量比自己用掉的能量还要多。
然而,所谓“死心眼”的人,心里总是认为自己在为别人付出,因此对方好意传送过来的心的能量却没有接收到。也就是说,只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而已,自然就会“烧光”。
这一点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可以说很重要。就以教养小孩来说,婴儿以微笑对母亲送出心的能量,母亲却没有接收到,结果这位母亲可能会因为育婴而感到疲倦得“烧光”了也不一定。
如果能留意到心的能量的循环,并学习巧妙地接收的话,人可以工作得更带劲,还有余力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活得健康又快乐。
注:本文节选自河合隼雄心灵四书之《心的栖止木》
小朔说: 劳逸结合最重要 慢行心灵才能快行生活 无论是最近的佛系青年,还是“烧光症候群”,这都是快节奏的生活下,我们疲倦心理的一个缩影,原因千姿百态,状态却一样无助。 如何不让自己身体被掏空,保持有限的精气神来跟得上满满的规划表、任务单、小目标,尽力当然最好,但前提是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和精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累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考量自己的能力,做些调整,避免还没有长跑,就已在冲刺阶段倒下。 学习技能?提高效率?再热血一次?都可以成为调整的一步。 同时,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能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有意识地去放松自己。比如来一场真正的马拉松,看几场想看了很久的演唱会,开始一次最向往的旅行,抽空读一本很久没读完的书,谈一场走心的恋爱…… 总之不要让自己太长时间沉浸在一件疲惫或者略带强迫意味的事情里边,劳逸结合,客观调整,总会比一意孤行疲惫不堪要好得多。 河合隼雄的建议里,还有一点,放松去接收生活的善意、他人友好的回应,肯定和积极的赞扬会让自己获得动力。换个角度讲,也是要懂得满足和感恩。 孩子的笑,家人的无私,健康的身体,宽松的环境,或者是这也不太冷的冬天,都能带来温暖。 珍惜已有的,你会发现,其实生活还蛮不错,要是再努力一点,岂不是棒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