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科技馆夏令营走进朔方博物馆
发布时间:2024-07-12 10:54:00 浏览次数:4224
7月18日下午,来自榆林科技馆2024年夏令营的营员们走进榆林朔方博物馆,50名青少年欢聚在这里,一起沉浸式体验研学项目,感受传统文化,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之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博物馆里,学生们将有机会近距离地观看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
朔方博物馆专业的讲解员为同学们详细介绍每一件文物的来历渊源、文物细节和制作工艺,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陕北的历史文化。
陕北古风文化园作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立足于朔方博物馆,打造了以中小学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以及非遗技艺教育活动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体系。
壹
木刻版画
木刻版画,是绘画种类之一。木刻是在木版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版画艺术。
贰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金属或胶泥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
叁
瓦当拓印
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起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拓印是将器物图案和文字,用纸、墨拍印出来,以便保存和传播的传统工艺方法。
肆
古法造纸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蔡伦改进民间造纸方法,用树皮、麻头、鱼网等原料制造宣纸,人称蔡侯纸。
伍
馆藏寻宝
每人一张寻宝图,一张寻宝图有八件宝物,宝物分散在博物馆的各个展柜里,在找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博物馆文物。
中国的民族文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学习古代汉语,不单纯是学习文字的演变历程或文字背后的涵义,更重要的是通过汉语这一延续千年从未断绝的媒介,深度触摸寄伏在一个个古汉字深处的千年华夏,瞻仰博大精深的古老灿烂文明。
汉字演变的七个阶段:一是甲骨文,二是金文,三是篆书,四是隶书,五是楷书,六是草书,七是行书。
此项活动在朔方书院进行,讲解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象形字,科技馆的营员猜测出象形字对应的简体字。学生们跟随老师学习古文字七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之后学生挑选一种字体进行书写。
暑期研学
博物馆文化之旅
夏日明媚,清爽榆林
朔方博物馆祝福同学们
开拓知识视野
涤荡丰富思维
学有所得,行之能进!